肖申克的救赎、阿甘正传、这个杀手不太冷、低俗小说
狮子王、东邪西毒、重庆森林、阳光灿烂的日子、饮食男女
a blog driven by interest~
有花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 满目山河空念远,不如怜取眼前人。
宇宙亿万星辰,肉眼可见的只有三千颗。
时间就像一条河流,在这我们顺流而下,遇到现实,需要决策,但我们无法停留,也无法回避,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。
BridgeWater,桥水基金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。股票、基金、债券、指数、杠杆、做空、对冲、期货、期权,金融场上的每一次交易都是一次押注,桥水在成为世界上最大对冲基金公司的赌途中赢多输少,如何做决策是一个问题,RAY·DALIO,愿意将其工作和生活的原则分享出来,博主甚是喜欢。接下来一个系列就是围绕这本书了,请多多指教。
LLAH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检索算法,在图像中常常用到,它的算法流程如下: (1)取一个点作为特征点p (2)p周 … 阅读更多
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名为索罗增长模型的增长理论,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增长比另一些国家快。主要分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,储蓄、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作用。
与上一章一样,同样是使用思维导图式的笔记做简单概括。
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谈国际局势发展的著作,对诸多问题都是一针见血指出来。还没看完,看完填坑
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互联网、去中心化、智能家居普及的当代,再翻读到“把办公室看做超有机体——一个由许多互联部件构成的网络生物”这里时,我们更加确信,这本书教会我们看待技术发展的另一种的思考方式:未来是人与机器的联姻(不同于合作关系,而是同质化)。
工业生态学这一章节,就是在讲工业化的当代,工业化的生命如何存在和发展。当然,这种类型的书只适合摘抄了,这篇博客依旧是摘抄,自己以后也很难再一页一页的去翻原文,摘录其精华是明智之举(博主是这么认为的)。
《失控》这本书,前九章都是从大自然和生态的的角度出发,来进行介绍的,这节博客大多也是摘抄,给前面九章结个尾。
吐槽下,这部分有些重复的,看的飞快,勾完重点就跑。不过后面第十章开始就又有意思起来,《失控》又从技术的角度出发,将互联网、工业生态学、数字货币(看了这本书才知道,2010年开始大火的东西,这可是上世纪80-90年代提出的东西啊)…这本书,尽管有些地方看似枯燥,但我的建议依然是:《失控》是信息技术人员必看的书,它会让我们站在机器与人类融合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。
【这篇博客依旧是摘抄】回顾人类思想史,我们逐步将各种间断从我们对自己作为人类角色的认知中排除。首先,哥白尼排除了地球和物理宇宙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。接着,达尔文排除了人类和有机世界其他部分之间的间断,最后,弗洛伊德排除了自我的理性世界和无意识的非理性世界之间的间断。
第四间断:我们正在跨越这第四个间断。我们不必在生物或机械间选择了,因为区别不再有意义。将来,生物和机器将拥有共同的精髓——将它们和宇宙中其它所有物质区别开来的精髓——是它们都有自我组织
注:佛洛依德(1856-1939),奥地利神经学家、精神病学家、精神分析的创始人。提出潜意识理论,认为性本能冲动是行为基本原因。主要著作:《释梦》、《精神分析引论》等。
最近毕业方面也是好消息不断,于是又闲下翻了下《失控》,想到人类简史最后一章,开了发脑洞。
这一章节加到人类简史(五)从动物到上帝中去了,因为上篇博客已经是完结篇了,这篇博客是后来开的,所以和上篇博客内容有些重复。
《失控》预言了本世纪几乎全部的重大科技进步: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去中心化、数字货币、基因编辑、虚拟现实、意识操控、意识转移、这些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近,科幻片中的内容逐渐在变成现实。
如果说关注人类几百年后的发展太过遥远,那么从可能的结果中关注宏观发展过程也是有意义的。那些十年前就预见互联网、数字货币、人工智能的红火的人,早已从过去的投资中收货颇丰……话说回来,这篇博客纯脑洞,还是强势推荐《失控》。
《失控》的内在逻辑是,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同时也是一个自治的系统、具有一定的层级结构,带有意识涌现,能够共同进化。人与机器是同一事物的两面,最终将走向统一。
《失控》每个章节一个小主题,内容不是很多,纯粹当摘抄了。又是关于自治系统与人工智能的推演,分布式的快速、廉价、失控的特点。(这里失控第一次出现,应该是个引子吧)
刚经历完读研期间的至暗时刻,恰逢同学回校,五一假期就这么浑浑噩噩了两天,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,于是乎就把这个大坑给填了。
《人类简史》算是一年多以前就想读,当时于是立马去图书馆借来了《人类简史——我们人类那些年》,读了一大半发现完全不对,这尼玛是本山寨书啊,封面就几个字不一样!书友们请注意,人类简史的正版是《人类简史——从动物到上帝》,以色列史学家尤瓦尔·赫拉利撰写。
跟室友吐槽完之后,刚好室友说他有这本书,然后我就借过来了,在我这里一放就是一年……所以说,今天把这个大坑给填了。结合博主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总结,博主是个技术宅,文笔思想都不行,纯粹给自己做个笔记,请见谅指正。
读到第二章,就已经看出这本书的厉害之处了。作为一个深度学习研究者,看到这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,不禁感叹,当今人工智能的许多理念甚至细节都已经在这本书中出现… 此处溢美之词省略一万字(笑)。
回想本世纪的技术进步: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去中心化(这里不说BTC,博主对BTC持保留态度)、MapReduce等等,这些都和一个词有关:分布式。这也就是这本书第二章节的核心内容。
博主将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,从深度学习、互联网、分布式系统、去中心化的角度来对“蜂群思维”进行描述。
目前只是读书摘录哈,后面再整理成笔记,读书时候不写点儿啥总感觉过会儿就忘了(说的好像跟写了就记得一样*^_^*)~
宗教发展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,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普适性和推广特质,使得人类以另一种方式融合。(中间一大堆神学的东西直接略过了,博主无神论者,看看就好,博文后面摘录了佛教介绍的原文,感觉有点儿思想)
正统基督认为,每个个人体内都有一个自由而不朽的灵魂。然而,过去两百年间,生命科学已经彻底破坏了这个信念。科学家研究人类这个有机体的内部运作,并未找到灵魂的存在。
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,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,而是荷尔蒙、基因和神经突触——(在这点上)我们和黑猩猩、狼和蚂蚁并无不同。
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,有两项特征:文化多元性和疆界灵活性。帝国在能不改变政治认同的前提下纳入更多其他国家和领土。 … 阅读更多
本书的主题就是人造与天生的联姻。(第一章内容比较综述,博主直接摘抄了*^_^*)
由于我们创造的世界变得过于复杂,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。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创造出的环境越机械化,可能也越需要生物化。我们的未来是技术性的,单着并不意味着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灰色冰冷的钢铁世界。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,是一种新生物文明。
人们在将自然逻辑输入机器的同时,也把技术逻辑带入到生命之中。